學院於3月4日上午假鏡湖醫院綜合禮堂舉行月會,與百多名師生分享「仁‧愛晚晴青年大使」及「生命教育」系列活動的成果。四位本學院的青年大使在會上分享籌備過程,表示最大的收穫是學習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更認為關愛失智症應從青少年做起。朱明霞教授與一眾護理導師則通過向大中小學展開入校分享會和講座,以及與機構、院舍和社團合辦的「生命教育」系列活動,向不同群體推廣生命教育,分享自己及患者面對生死的親身經歷和體會,希望藉此能以生命影響生命。
仁‧愛晚晴青年大使透過微影片、講座、成果展及小冊子等宣傳教育活動,喚起朋輩、家人、鄰舍及社會大眾對失智症長者的關愛。有負責製作微影片及小冊子的學生認為,是次活動不僅能藉着聲畫向社會傳遞失智症知識,更創造了跨專業學習的機會。孫同學認為敬老、養老不只是口號,需要實際行動,更應該從年輕新一代做起。她又稱,是次活動讓學生能夠善用所學所聞回饋社會,特別是護士學生,有助增加對自身的責任感及專業的認同感。
曾文副教授認同,失智症的推廣已不能局限在長者方面,應增加本澳青少年對失智症的認識,影響朋輩關愛身邊長者。他更提到「仁‧愛晚晴青年大使」活動得到國際失智症協會讚許,其微影片更在部分成員國的網頁上播放。
為喚起青少年對珍惜生命的意識,建立正確的生命觀,朱明霞教授與一眾護理導師多次舉行講座、工作坊、入校分享會等活動,並且出版生死教育的書籍,贈至公私營機構、大中小學圖書館等,從不同途徑推廣、引導青少年,甚至社會各界建立「珍惜生命,活在當下」的價值觀。
朱明霞教授表示,入校分享發現中小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學習、考試、課業問題,以及父母的期望,甚至同輩間的關係。故她希望青少年能發掘興趣,學會冷靜、勇敢處事,同時期望他們透過「生命教育」系列活動學會對生命反思,提升危機處理、壓力管理等方面的應對能力。
最後,會上播放"love life"短片,藉着三個患有癌症小孩的故事,向在場護生傳遞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