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於4月1日舉行月會,邀請顧問委員會委員、資深教育工作者劉羨冰校長細談抗日戰爭與鏡湖醫院參與抗日的事跡,藉此啟發學生關心世界、關心社會。告誡學生毋忘歷史,銘記抗日時期中國人英勇堅毅的精神,引導他們承傳鏡湖文化。
劉羨冰校長娓娓道出抗日戰爭中澳門人的英雄故事。戰爭爆發後,教育界隨即展開的抗日宣傳工作,各行各業紛紛捐出薪金支援前線,年輕人以及醫護人員投入戰場,譜寫出澳門人愛國的光輝歷史。劉校長稱鏡湖在抗日時期承擔着六個重要任務,在國難中贈醫施藥、賑災施棺;主動組織鏡湖救傷隊和救護團參與救國救亡工作;在政治環境之惡劣形勢下進行賬濟兵災;為各游擊隊傷員療傷治病;救治傷病抗日戰士和營救文化精英;收容、醫治、教養和安置四百沒有家人認領的難童。劉校長還提到柯麟醫生藉言傳身教,帶領員工和學生參與抗戰,作出重大貢獻。梁秀珍和李筱玉為柯麟醫生的重要助手,協助主持抗日救亡工作。她特別指出護院畢業生李鐵、曾還、任艷華與朱碧畢業後便到游擊區工作,成為珠江縱隊衛生員。她更認為鏡湖醫院應列入抗日遺址,期望鏡湖學生能夠秉承鏡湖優良傳統。
月會後學生指出,隨着年月的逝去,歷史漸漸被人淡忘。她慶幸有機會參與是次月會,對澳門及鏡湖光榮的抗日史,為自己在澳門出生及在鏡湖學習感到自豪和光榮。在場有教師向劉羨冰校長請教如何培育新一代青年的堅韌精神,劉校長回應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好的信息多,但無謂的也不少。淺層信息讓人的思想簡單化,現時學生甚少願意寫書法,看紙本書。然而,紙本書才能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訓練抽象思維。故建議學生在發展資訊科技能力的同時,勿放棄閱讀紙本書籍和長篇文章,讓自己吸收更深層的知識,訓練思維能力,增加閱讀興趣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