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所實施的素質保證體系包括外部監控、內部監控及臨床教學監控(見圖1.)
院外監督機制
|
院內監督機制 | 重視臨床教學監控 |
高等教育局 學術評審團 顧問委員會 雇主回饋 |
校董會 學術委員會 課程委員會 考試委員會 (含校外考官) 教學督導 科目評核制度 |
臨床學習基地甄選 臨床教學人員委任制度 臨床教師培訓 臨床教學評估 |
圖1. 學院素質保證體系
一. 外部監控
包括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監控課程運作,在學院管理層之上設有顧問委員會,並在畢業生就業半年後收集僱主對畢業生工作能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二. 內部監控
1. 上級監管
鏡湖醫院慈善會通過校董會領導學院,校董會為學院的最高機關。
2. 委員會監督機制
學院內部設立了學術委員會,負責監控學院之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發展;各課程設立了考試委員會及課程委員會,院長擔任考試委員會主席,每個課程均委任一位校外考官,專責對課程計劃、評核方法提出意見與建議,對課程品質作出評價。
3. 管理與督導機制
i. | 學院設立教學部,管理協調各課程發展、組織教師的內部培訓和新教師導入等;並制定了「教學管理辦法」及「教師手冊」指引教師工作;相關負責人定期聽課,以了解教學狀況。 |
ii. | 各課程設課程負責人,負責課程管理工作;並定期組織教師會議以促進內部溝通和共識。 |
iii. | 學院還聘任了護理教育顧問,給予教學上的監督指導及改善建議。 |
iv. | 教學評價問卷:學生於學期末對各科目授課老師及臨床教師填寫反饋問卷,結果作為課程負責人及授課老師改善教學之參考。 |
三. 臨床教學監控
學院與臨床學習基地雙方對學生臨床學習是共同管理、指導、監督和檢查的。通過臨床教學監控體系,學院臨床教學組與臨床學習基地設立了有效之溝通機制,在臨床學習前、臨床學習過程及結束時均通過定期臨床教學會議共識臨床教學計劃、目標、評核標準及評價事宜,以保障對學生臨床學習的品質,可以及時進行調整及改進。在機構層面,設有定期的臨床教學管理人員兩院溝通會,實習基地也每學年派代表出席課程委員會發表意見及建議,針對課程設計及教學品質進行制度上的檢討和改進。課程每學年會透過問卷收集和分析學生對不同基地臨床教學的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