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與學

6.1 課程設計
6.1.1  根據課程的設置應與培養目標相一致的原則,本課程的設計圍繞六方面的核心才能。所選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包括講授、研討、導修、實驗室操作、多媒體及網上學習,均有利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6.1.2 課程中使用學分制以計算每個科目的學習時間。1學分相當於15學時,每學時指1小時的講授/研討/導修,或1.5小時的實驗室操作時間或平均2.5小時的臨床學習時間。
 

表1  各科目的評核方法

科 目

學分

必修 / 選修

作 業

BNS1101 英文

3

必修

個人作業             60%

測驗                    40%

BN1101 社會與健康

3

必修

研討                     30%

作業                     70%

BN4713 健康教育與促進

3

必修

持續評核              30%

作業                     70%

BN4711 護理管理

3

必修

專題研討               40%

報告                      60%

BNS1105 護理研究(I)

3

必修

個人作業               50%

課堂測驗               50%

BN4714 護理專業:趨勢與發展

3

必修

持續評核               40%

報告                      60%

BNS2102 臨床綜合實習

3

必修

持續觀察               10%

個案報告               90%

BNS2103 護理研究(II)

3

必修

口頭報告與答辯      50%

綜述性論文             50%

BNS3101 公共衛生導論

3

選修

持續評核                100%

BN5102 中醫基礎與護理

3

選修

持續評核                100%

BN5111 護理理論

3

選修

持續評核               100%

BN5005 哲學概論

3

選修

持續評核                100%

BN5006 生死教育

3

選修

持續評核                 100%

註﹕學生必須在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完成及取得合格為30學分(必修為24學分,選修6學分)。

 

表2 課程預期學習成效 (Programme 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

編號

學年

科目名稱

Programme 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 to be assesse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第一年

BNS1101 英文

 

 

 

 

 

 

 

 

2

BN1101 社會與健康

 

 

 

 

 

 

 

3

BN4713 健康教育與促進

 

 

 

 

4

BN4711 護理管理

 

 

 

 

5

BNS1105 護理研究(I)

 

 

 

 

 

 

 

6

第二年

BN4714 護理專業:趨勢與發展

 

 

 

 

 

 

 

 

7

BNS2102 臨床綜合實習

8

BNS2103 護理研究(II)

 

 

 

選修科目

9

第一年

第二年

BNS3101 公共衛生導論

 

 

 

 

 

10

BN5102 中醫基礎與護理

 

 

 

 

 

 

11

BN5111 護理理論

 

 

 

 

 

 

12

BN5005 哲學概論

 

 

 

 

 

 

 

 

 

13

BN5006 生死教育